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国车市没有赢者通吃丨人汽

  • 2025-07-12 21:55:16
  • 263

价格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剧,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经历了价格战、口水战、反内卷等多重波折后,中国车市规模依然稳中有进,各车企表现也呈现出明显分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车市以1565.3万辆的总成绩收官,其中新能源车扛起增长大旗,国内销量达到587.8万辆,同比激增35%。

繁荣之下暗流涌动:前十车企销量门槛从2024年的8.66万辆跃升至20万辆,头部效应加剧,亦暴露市场残酷一面。

车市销量:整体增长,分化加剧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万辆和15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 和11.4%。其中,乘用车国内销量1353万辆,同比增长13%。在整体增长的背后,不同车企之间的销量表现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自主品牌:全面崛起,强者愈强

1-6月,汽车销量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1443.4万辆,同比增长9.8%,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2.2%,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这其中,头部自主优势进一步拉大。1-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吉利集团表现出色,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18万辆,同比增长47%。通过旗下的吉利、领克、极氪三大品牌,半年卖出72.515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达126%。得益于上半年业绩飘红,吉利成为唯一一个提升全年销量目标的企业,全年目标设定为300万辆。

奇瑞集团1-6月累计销量为126.0124万辆,同比增长14.5%。通过iCAR、智界、奇瑞等品牌,半年卖出359380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98.6%。在海外市场,奇瑞上半年出海销量达55.03万辆,为集团销量贡献了近半壁江山。

此外,上汽、一汽、长安等传统豪强也都交出了销量增长的成绩单,总销量均为百万级。特别是上汽,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涨”,1-6月份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产销持续回升、终端持续向好。

然而,尽管自主品牌整体表现优异,但内部也存在着分化。例如,比亚迪、长城等目标完成率在40%以下,达成年度目标还需加一把劲。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不再,“北小米南华为”吸睛

新造车势力阵营在上半年继续上演着淘汰和后来者居上的戏码。

零跑汽车成为上半年的一匹黑马,1-6月累计交付量为22.1664台,同比增长155.68%,不仅甩开了蔚来,还一举超越了鸿蒙智行和理想,首度登顶半年销量榜。

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为20.4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6月共交付新车3.6279万辆,同比下降24%。这是理想汽车首次出现月交付量同比下滑的情况。理想在增程式电动SUV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小鹏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车19.7189万台,同比增长279.01%,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其中,6月共交付新车3.4611万台,同比增长224%,连续8个月交付量超3万台。最新推出的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突破了10000辆,有望成为提升下半年销量的爆款产品。

反观蔚小理中的蔚来,已经跌出第一梯队。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1.415万辆,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25.7%,压力较大。

总体来看,新势力阵营中除了鸿蒙智行、理想稳居前三,其他车企排名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超半数车企目标完成率不足三成,下半年竞争压力陡增。

合资品牌:艰难转型中,“新力量”崛起

新能源的崛起一度让合资品牌遭受重创,但部分合资品牌通过一系列策略调整,开始逐渐复苏。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等企业在上半年均实现同比正增长,最高增幅达到16%。

一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7.7821万台,同比增长16%。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18.5157台,占比49%。得益于一汽丰田推行“RCE体制”(Regional Chief-Engineer,中国首席工程师制),通过决策权下放、研发本土化,实现“中国用户需求现地研发”。例如,bZ5上市后订单火爆,起售价12.98万元,填补了一汽丰田电动车型的短板。

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3.6133万辆,同比增长3.5%。6月单月销售87,048辆,同比劲增12.5%。作为业内首个制定“燃油车三步走”智驾路线图的车企,一汽-大众上半年的燃油车市场份额为7.6%,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呈逆势增长姿态。

然而,合资品牌整体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燃油车市场的逐步收缩,外资品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同环比出现了一定下滑。新能源转型步伐缓慢,降价、减产、裁员、降薪似乎成为外资品牌在华战略收缩的注脚。

市场趋势:电动化路径重构

新能源汽车仍是上半年车市的主要增长引擎。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占有率达到44.3%。截至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已超过4000万辆。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国內销量587.8万辆,同比增长35.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銷量35.4万辆,同比增长55.9%。

从技术路线来看,即使在新能源范畴内,已出现不小的分化。6月份,纯电动批发销量77.1万辆,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1.5%;狭义插混销量34.8万辆,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2.2%;增程式批发12.2万辆,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0.3%。

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2.1%(同比+5.1%,环比-0.1%)、狭义插混28.0%(同比-4.0%,环比+0.1%)、增程式9.8%(同比-1.1%,环比-0.1%)。2025年1-6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61.4%(同比+3.2%)、狭义插混29.8%(同比-2.4%)、增程式8.8%(同比-0.8%)。

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6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突破2万辆的企业品牌是:比亚迪汽车(352,081辆)、吉利汽车(114,798辆)、长安汽车(76,346辆)、特斯拉中国(61,484辆)、鸿蒙智行(52,585辆)、上汽通用五菱(51,258辆)、零跑汽车(44,921辆)、奇瑞汽车(39,919辆)、理想汽车(36,279辆)、长城汽车(32,992辆)、小鹏汽车(30,832辆)、东风汽车(28,375辆)、广汽埃安(25,901辆)、小米汽车(25,459辆)、蔚来汽车(24,925辆)、一汽奔腾(15,635辆)、一汽红旗(13,462辆)。

下半年展望:淘汰赛提前上演,强者恒强趋势明显

政策仍是关键变量。以旧换新第三批资金7月下达,但投放更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可能减弱短期刺激力度。新能源下乡扩大至124款车型,特斯拉首次参与,或激活县域市场。

技术突破将重塑格局。固态电池试量产、钠电池商用及超充网络完善,推动主流车型续航向600-800公里跃进。L3级自动驾驶落地因小米事故延期,但小鹏G7以“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定位上市,9分钟订单破万,预示技术仍是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方面,各大车企将继续加大新品投放力度。仅7月,小鹏G7之后,随后还有奇瑞风云A9L、海狮06EV、极氪9X、零跑B01、零跑C11、理想i8、吉利银河A7、岚图FREE+等多款新车将上市或亮相。通过推出新车型,车企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策略方面,车企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车企将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车企也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通过优化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车企面临生死时速。小鹏(56.3%)、零跑(44.3%)、小米(43.7%)目标完成率领先。而鸿蒙智行(20.6%)、极氪(约30%)、蔚来(25.7%)需下半年冲刺。

人汽观察:

2025年下半场的哨声已经吹响。小米YU7一小时狂揽28.9万订单的余温未散,小鹏G7、理想i8、零跑C11等30余款新车已密集排上发布日程。随着巴西工厂的流水线启动和乐道L90驶向德国港口,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战略不再停留于蓝图。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车市正从“规模扩张”向“量质齐升”艰难转身——这场转型没有退路,赢家通吃的时代已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