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 真自动驾驶? 公安部亲自发话: 你手里的“智驾”只是噱头!

  • 2025-07-29 19:13:14
  • 830

01 说实话,这事儿我早想吐槽了

先说个现象吧。你们身边是不是也有人,买了新车,聊起来最得意的就是那个“智驾”?朋友聚会就爱演一出:双手一松,方向盘自己转,眼睛还看着副驾的手机乐呵。帅是挺帅的。可我真替他们后背出汗。没开过几年车真不懂,有些事啊,省一秒,最后可能赔上一辈子。

现在公安部都直接跳出来拍板了。上次看新闻,说得很明白,咱们市场上这些“智驾”功能,别看名字唬人,根本不是什么自动驾驶。充其量,就是个辅助驾驶。

啥意思?说人话就,这玩意儿只能帮你减点负,方向盘和油门,还是得你自己兜着。干点活你可以用点工具,但锅还是得自己端明白。

我问一句,真有人觉得车能自己上路横着开?自己喝咖啡刷短视频,说真的,想多了。

02 智驾不是你想象的那回事儿

好家伙,这两年车企广告太会玩了,随便一款新车,宣传里全是“智能化”、“自动泊车”、“L2级无人驾驶”。我刚大学毕业那会,还信这些鬼话。现在踩了无数坑,讲真,一切要看清楚底层逻辑。

辅助驾驶到底是干啥的?其实就相当于你在方向盘上绑个智能辅助。高速跟车的时候,电子系统会帮你踩踩油门、刹刹车。变道提醒的时候,滴滴叫一声,别睡着。可是,真“脱手脱眼”?脱了手还看手机,或者干脆眯一觉,这个锅,系统兜不住。

我讲个经历。有一次我在上海高架试了车友的新款,才不到三分钟,系统提醒两次让我握回方向盘。你不理?连续五秒警报响到受不了,强行把车减速。你硬要“放飞自我”,真要出事,保险也不认你这套。

公安部这次说得干脆——现在中国市面上卖的所有“智驾”,其实都还在辅助阶段。归根到底,人,才是最后的责任人。别想着啥全自动,现在没那水平。

车企呢?他们可要老实点了。公安部直接点名,大厂们不能乱吹牛皮,广告法盯着呐。你产品能做啥,不能用词夸大,啥“无人驾驶”,“自动通勤”,都不让随便吹。如果真踩线,查你没商量。

03 真装得上智驾,也别忘了规矩

我帮朋友看过不少“L2”、“L2+”的系统。帮着测试,也看着人家车有自适应巡航,车距控制啥的。功能越来越多没错,可技术边界有点像划线黑板,别自以为能擦掉。

就现在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把自动驾驶的那个“锅”甩给系统。零到二级,“人机共驾”,法律主责,永远在人。你别想赖账。

公安部要联合工信部做几件事。首先是督促厂商测试必须到位,安装出来的东西主打“同步”,不能批量鱼龙混杂。还有新用户,厂商有义务培训,教清楚哪些能碰,哪些是死禁区。别一买完连说明书都不发,市面上一堆维权的事儿,不都是这么出来的?

更进一步,法规也要细化。以后智能汽车要考的内容,极可能写进驾驶考试。有点像我们学本本,那套理论题将来估计要加难了。

04 最后一句实话:再高科技,命都是你的

行车这事儿,关键节点就是别跟命过不去。

现在有些人买新车,“辅助驾驶”幻想值拉满。我劝一句,平时再怎么信技术,真上路别放飞。系统只是帮你分担,不是替你上班。你该看路、该管方向盘的一刻,省不得。

法律三板斧摆在那:出了事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都在等着。保险也不一定帮你兜底。如果那一刻你是“脱手脱眼”,指望车自己救你,现实真没那么神奇。

说到这,拉拉闲话。前两年欧盟那边,有调研说,自动驾驶相关事故八成都是驾驶员误判系统。智能归智能,最终靠的还是人。

真要安全起见,买新车的时候,一定得搞明白,说明书上写的辅助功能,和厂里宣传差距到底有多大。开车上路,别跟自己较劲。

反正我的经验,命只有一条,哪怕你开的是二十万、三十万的“网红智驾”,别忘了安全带系好、手别松、路要看清楚。

别把命交给“智驾”,这事,咱别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