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禁令下的中海基金: 打新违规只是冰山一角?
- 2025-07-24 23:35:41
- 202
首发|明见局
作者|张典
2025年上半年,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合规表现持续向好,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公司开出的罚单数量整体较少。然而,中海基金却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
网下打新违规事件及处罚决定
2025年4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发布自律措施决定书,中海基金因在2024年12月新股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检查中暴露出多项严重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
具体来看,在报价环节,其存在未审慎报价、定价依据不充分,以及确定最终报价时未严格履行评估和决策程序等问题,导致报价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
同时,该公司在新股网下询价业务的首发证券研究机制、研究报告撰写和审批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执行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
这些问题使其严重不符合原《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相关规定,中国证券业协会遂决定对其采取列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6个月并要求参加合规教育的自律措施。
违规事件引发的影响
在业务层面,被列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6个月,意味着中海基金在这半年时间里将无法参与网下打新业务。
网下打新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失去这一机会,无疑会使中海基金在短期内的收益受到影响。而参加合规教育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合规意识,但在短期内,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从市场声誉角度看,这一违规事件损害了中海基金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合规经营、信誉良好的基金公司。
中海基金的违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投资者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导致现有投资者可能选择赎回基金,潜在投资者则会对其望而却步。这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募集能力,还可能引发资金外流削弱公司的实力。
困境成因与未来发展
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前身为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7月,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更名为“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注册资本为1.47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从经营业绩来看,中海基金过去几年的净利润波动较大。根据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披露,2023年中海基金净利润为-6,698.33万元,处于亏损状态。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468.56万元,净利润365.1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在基金管理规模方面,过去几年公司的在管规模整体处于波动下行态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海基金的基金管理规模(剔除ETF联接基金市值)超120亿元。要知道的是,行业内一些头部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动辄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规模的缩小,意味着公司的管理费收入等也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旗下部分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长期跑输同类基金和业绩比较基准。以中海信息产业混合A基金为例,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截至2025年3月29日基金单位净值0.8730,该基金自成立来收益率25.26%,但在某些时间段,如今年来收益率-15.84%,近3月来收益率-15.85%,近6月来收益率-22.05%,近1年来收益率-29.15%,近2年来收益率-26.51%,近3年来收益率-42.54%,近5年来收益率-13.66%。这样的业绩表现,很难让投资者满意,也反映出公司在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在公司治理层面,虽然有三大股东,但各方股东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可能存在分歧,导致公司决策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在风险管理方面,此次网下打新违规事件就充分暴露出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漏洞和执行不力的问题。
对于中海基金来说,此次网下打新违规事件既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契机。
公司需要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每一项业务都在合规的框架内运行。加大对投研团队的建设投入,吸引和培养优秀的投研人才,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基金业绩。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重塑市场形象,赢回投资者的信任。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
- 上一篇:位浪姐自己组团出道
- 下一篇:迪丽热巴因一句台词一夜涨粉万